陳文亮:『老農夫的汗水繼承下來,降低孩子的門檻!』
作者: 王偉恆
用人工智慧(AI)和物聯網(IoT)技術打造起來的智慧農業,讓農夫在家裡拿著手機,就可以遙控田裡施肥、澆水、驅蟲,若有不明侵入者還可錄影存證。這不是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而是陳文亮與其團隊想為台灣農業找的出路。我們所做的,是讓科技將老農夫的經驗傳承下來,降低他們兒子或孫子進入的門檻,並透過契作的方式,使其每個月能有一定收入,滿足生活基本開銷,也能解決農村的照護問題。
近期國家發展委員會發布人口推估報告,顯示台灣人口提前兩年觸頂下滑。老齡化加少子化,對人力密集的傳統農業簡直是最大的噩夢。出身農家的他,因為目睹父親一次因農藥中毒瀕臨死亡的經驗,從此立志研究生物科技,以最安全、自然的方法為台灣農業找解決方案。3年前,看到國外已有利用科技遠端監控農作物生長條件的技術,陳文亮與物聯網專家國立交通大學前副校長林一平合作,開啟了智慧農業的跨領域應用。
成立新創公司農譯科技的陳文亮說:「我們所做的,是讓科技將老農夫的經驗傳承下來,降低他們兒子或孫子進入的門檻,並透過契作的方式,使其每個月能有一定收入,滿足生活基本開銷,也能解決農村的照護問題。」
- 降低務農門檻 一條龍服務解決問題
農譯科技提供兩種服務模式,一是為農家設計客製化系統,並派員輔導建置;或是採取契約耕作,由農譯科技收購所有作物,並負責通路、研發終端產品和行銷。為了能蒐集大量數據並建立模型,以作為日後複製的基礎,陳文亮團隊與契作的農夫都要簽5年的長約,除了導入團隊自行開發的無毒智慧科技農業系統,另一個條件就是要讓團隊跟著農夫種一期的作物,以記錄與蒐集大數據,並進行分析。
- 科技精準監控 複製成功模型化
需要11種感測器,將大氣與土壤的溫度、濕度、光照感測、導電值、酸鹼度等分分秒秒的數據蒐集起來,整合在一個系統中,再由AI進行分析,建立成功模型,並精確控制水、肥料施放的時間與量,以及預測病蟲害,未來就能複製這些生長條件到其他農地裡,種出同樣豐碩的成果。
當時農民看到他去拜訪,用直接的口氣說:「老師,你是想來賣我什麼?」因為過去有太多人賣給農民各式各樣的感測器,可是光有感測器並不能解決問題,「這正是農譯科技存在的意義,必須要有人幫他們把所有的系統串聯整合,再將數據分析整合模組化,然後才能複製、擴大規模。」目前團隊在全台已有三十多個契作農場,更將技術輸出到菲律賓、美國、日本和亞美尼亞等國。
在初秋的陽光下,交大實驗農場上的薑黃植株葉面油亮,長長的莖昂然挺立,散發淡淡馨香,就算是枯葉,摘下揉碎,依然有著鎮靜心神的味道。陳文亮和助手們看著自己辛苦努力的成果,如數家珍地把薑黃成長的各種情況介紹給我們,眼中盡是父親看著成材孩子般的驕傲。
在西元1665年,虎克製作了一台號稱能放大300倍的顯微鏡,為了確認顯微鏡的功能,他天天都在思考,究竟要拿怎樣的材料來觀察,才能得到最為理想的效果?某天,當虎克在郊外散步時,周邊翠綠的樹林激發了他尋找材料的靈感。於是他取下了葉子、樹皮和堅硬的木質,在陽光下用放大鏡仔細的觀察、比較。當他觀察到樹皮的栓層(軟木層)時,忽然像發現寶藏似的,一邊驚喜地大喊著:「找到了!我終於找到了!」一邊跑回實驗室。當他回到實驗室之後,便拿刀片把採回的軟木層切成很薄很薄的薄片,放到自製的顯微鏡下進行觀察。此時,神奇的事情竟然就在顯微鏡下發生了。虎克從顯微鏡的視野中,看見了無數個有如蜂巢一般整齊的「房間」排列在軟木薄片上!他不禁懷疑,這些房間到底是什麼呢?是不是我取材料的時候出了什麼問題呢, 為了確認自己的觀察是否正確,虎克取了不同部位的軟木層,作了無數的軟木切片,進行了無數次的觀察後,所得到的結果都是相同的。於是,在虎克的腦海中有一個念頭逐漸的成形了:「原來植物都是由這些像小房間一樣的構造所組成的,那這些「房間」到底要叫做什麼好呢?」經過一陣的反覆思量後,他終於將這些「房間」命名為「細胞」。 後來科學家們依循著虎克所奠定的顯微鏡的結構基礎,更進一步的改良了虎克的顯微鏡,並且證實虎克所發現的僅僅是細胞中稱作為「細胞壁」的部分,細胞中其他重要的構造則早已隨著細胞的死亡而消失了。儘管如此,虎克在顯微鏡的改良與提出細胞概念的貢獻依舊是不可抹滅,也因此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將研究的方向聚焦到了細胞的層次,也造就了開啟全世界上的天才生物學研究的另一方天堂地。
1)當下的世界真的善用科技,扭轉傳統農業困境就會有所改善嗎。
農業人口老化、農藥使用氾濫,成為台灣農業發展的隱憂。然而現在,導入 AI、IoT 與生物科技技術,結合感測器獲取溫濕度、土壤環境等數據,再加上調控系統,就能解決水分、光線、溫度等常見的農業問題,並且隨時掌握農作物的生長狀態;在不需要噴灑農藥的前提下,遠距遙控智慧蟲罐、噴灑生物抑制劑、調控驅蟲燈,讓害蟲「眼盲、餓死」,營造無毒的種植環境,目前臺灣的農業除了缺乏智慧化的耕種技術外,還有嚴重的食安問題,包括因病蟲害造成過度使用農藥與土壤重金屬超標,以及因地球暖化氣候變遷造成水資源不足;因此,農譯 AgriTalk 秉持的經營理念,凡事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不是僅將科技導入農耕,而是用心觀察我們的農業到底存在哪些痛點,如何運用科技與人工智慧,來改善農民所處的困境,讓農民能與環境共榮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