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EAD執行長王毓棻—「即使多拐彎路,也是成就人生意義的一部分」
王毓棻執行長 背景故事
王毓棻執行長在小時候時發現脖子狀況有異,一開始以為只是功能異常,但拖到14歲時才發現罹患甲狀腺癌症,而當時醫療並非像現在如此發達,因此再確診後才發現病情已經轉移至淋巴癌,雖然經過診療後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得以變小,但這是只一個幸運的個案,這個世界上仍然有非常多病患因為無法即使接受治療而發生憾事。王毓棻執行長也因此下定決心要研讀生命科學系以為醫療產業做出貢獻,並希望幫助更多病患能夠即時獲得更加良善及快速的治療。
在攻讀完碩博士後,因為身體狀況的因素,一路上的治療都與藥脫離不了關係,因此王毓棻執行長在認為藥是醫生的武器下,決心投身進入藥廠工作,但王毓棻執行長認為深入藥廠基層才能夠更加了解顧客的需求,也因此決定在藥廠做業務相關的工作。
但在藥廠工作的過程中,每天都必須面對日復一日的加班,原本就狀況不佳的身體也最終支撐不住倒下,而王毓棻執行長也因需要一段時間的修養及治療而被迫離開藥廠這個產業。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後,王毓棻執行長受邀加入台大醫生的研究團隊。在經過討論後,王毓棻執行長和醫生等人認為目前醫療體系的病患量非常大,而相關醫護人員又嚴重不足,因此當病患病情無法及時控制或是醫生沒有足夠時間去診斷時,常常會導致其他病患的治療被迫延遲,而整個醫療體系也因此非常容易瀕臨崩潰。因此王毓棻執行長和她的團隊決定要將AI導入醫療體系,以數位化分析幫助醫生判斷病患的病症,畢竟即使是擁有多年經驗的醫生也只能分辨二維的資料,機器卻可以看出多維度的資料,因此透過這些技術可以讓病患即時獲得適當的治療,以免延誤黃金診療期。而這個團隊的理念也成了AHEAD這個新創公司的前身,現在AHEAD的目標就是將多維度的細胞檢測及分析資料轉化為AI可分辨及判斷的資訊,以加速診療速度。
圖片來源:https://alumni.ntnu.edu.tw/ActiveMessage/MessageView?itemid=1301&mid=8
在這場演講中,我所觀察到的:
王毓棻執行長在這場演講中提到:「即使多拐彎路,也是成就人生意義的一部分」,雖然她在人生各階段中都遇到了許多困難,不論是身體的健康狀況或是創業途中的困境,這些阻礙雖然帶給王毓棻執行長許多打擊,但她從從未因此而停下腳步,反而將這些負面因素當成是上天送給自己成長的禮物:不論是因為罹癌的關係而決定投入醫療產業希望拯救更多人,還是在加入醫療研究團隊後發現現實上許多讓醫療體系窒礙難行的因素後決定將AI引進產業,都可以看出王毓棻執行長因自身經歷而決定回饋給這個社會的行為無疑是非常良善且強烈的動機,再加上其他創業過程的因素,我認為王毓棻執行長的經歷是非常成功的自我決定理論的例子。
自我決定理論:
自我決定理論可以從勝任(Competence)歸屬(Relatedness)及自主(Autonomy)這三個主要的面向來解釋。
- 勝任:了解自己的能力或優勢所在,並知道自己對任務的可能貢獻或完成度等等。
- 歸屬:因為本能想與人進行互動而獲得歸屬,而判斷行為是否能製造與人交流的機會。
- 自主:該行為是發自自我內心的想法而去實踐,而非是受到他人的影響
圖片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AA%E6%88%91%E6%B1%BA%E5%AE%9A%E8%AB%96
在王毓棻執行長的經歷中,她非常清楚自己的優勢是擁有生物醫學及資訊科學的背景,因此在組成團隊時她是擔任類似中間翻譯的角色,也就是先將醫生想要表達的想法及呈現的方式轉化成工程師們可以理解的語言,讓他們可以將這些想法轉成程式語言後再向醫生解釋該如何使用這些工具。而這種對自己能力的認知便是在自我決定理論中的「勝任」。
王毓棻執行長組成新創公司的過程中,她遇到了許多來自不同領域的夥伴,她也提到她非常榮幸能夠與他們一起在這個團隊中努力,她從中獲得的不只是團隊的成功,也獲得了與同伴互動的歸屬感,也就是自我決定理論中的「歸屬」。
而自我決定理論中的「自主」則可以從王毓棻執行長的動機中察覺,她是因為自幼便身體狀況不佳,而決定投入醫療產業,最後也因此希望藉由AI來加速醫生的診療並幫助病患獲得更加即時的救助,這些行為的動機都並非是因為受到他人或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是因為親身的經歷而決定做的行為,我認為這也是王毓棻執行長創業故事中非常激勵且可貴的一部分。
在這場演講中,講者讓我感受到的正向心智力量:
王毓棻執行長雖然還很年輕,但她的人生歷程卻足以使我感受到許多強大的正向力量。
毅力:王毓棻執行長年幼即罹患癌症,長大後也依然為各種病情所苦,但她從未因為這些生理因素而放替自己想做的事,她依然勇往直前地去完成她的研究及工作,再者,創業過程中她也遇到了許多困境,但她仍然願意去嘗試並完成她的計畫,就如同她這次演講的主題—「即使多拐彎路,也是成就人生意義的一部分」,她視這些彎路為禮物,不屈不撓地去克服,並且把他們變成自己人生歷練的養分。
勇氣:在演講過程中,王毓棻執行長有一句話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穩定的工作是假象,人生永遠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勇敢踏出舒適圈吧!」,王毓棻執行長在各個工作過程中,她認為從未做好最完美的準備,許多任務來臨時都非常突然,自己能做的就是讓自己盡量隨時處在最好的狀態,而許多挑戰其實是讓自己進步的重要推手,因此帶著勇氣努力突破舒適圈絕對是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之一,「去做那些從來沒想過要做的事」才能使自己突破上限並激發出更多潛能。
使命感:我認為王毓棻執行長在組成研界團隊及創業的過程中都懷抱著「利他」的使命感,我認為這個使命感是來自於她因自身經歷而希望對醫療體系帶來改變,而這也使她可以在整個創業過程中持續懷抱希望及熱情,並實際去實踐她的想法。因此我認為使命感也是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或是創業家的特質之一,就是因為抱持著使命感,才能使這些他們有不斷地動力去實現他們的夢想。
覺察力:王毓棻執行長在組成團隊並找出團隊目標時便是運用了她絕佳的覺察力,她發現若將AI科技的技術引進醫療體系,將大幅提升診斷效率並可能因此而拯救更多病患,AI技術其實已經發展許久,但是發掘醫療體系中尚未被滿足的需求並將AI技術引入業界絕對需要對環境的覺察力。因此我認為覺察力也是一個成功創業家的特質之一,因為現在科技十分發達,但是許多社會問題或需求卻尚未被解決,如何察覺這些問題並使用適當的工具去解決就是現在企業所需要的能力,若是能夠利用察覺力去解決這些需求,不僅能更為社會做出貢獻,也能為公司帶來可觀的利益。
在這場演講中,我所被鼓舞的:
王毓棻執行長即使遭遇續許多困難與挫折,她依然從未放棄她想走的路,我認為這樣的精神是十分鼓舞人的,因為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必定會遇到挫折或打擊,但若能像王毓棻執行長一樣將這些困難轉化為自己前進的動力或動機,這些困境將從自我成長的絆腳石變成墊腳石,則未來不論遇到多大的危機,我們都能將其視為轉機,這不僅能培養我們的正向思考能力,也能夠使我們擁有更多的勇氣,以讓我們未來能夠更有自信地去迎接更多的挑戰。
在聽完演講後,我該採取哪些實際行動讓自己更好:
我認為王毓棻執行長將困難視為上天給的禮物是非常良好的心態,這可以讓自己在面對困難時能夠更有自信,也更有動力去接受挑戰,因此我認為這是我需要去學習的,但若只是將口號掛在嘴邊而不去實踐這樣的想法,是無法進步的。因此我認為當我在遇到困難時,我可以不斷提醒自己「若是想要獲得上天的禮物,則勢必要將那層名為困難的包裝拆開」,隨時懷抱著這樣的想法並提醒自己不僅可以讓自己在面對困難時不會因此而灰心沮喪或是放棄,也可以使自己被發自內心的動機激發,就如同王毓棻執行長所說,「即使多拐彎路,也是成就人生意義的一部分」,因此在聽完這場講座後,我也期許自己能夠懷抱著正向力量,不論未來遇到什麼困境,都可以帶著自信及勇氣去面對!
參考資料:
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58&id=0000594419_O4H5D2C50TOWN1L03NFY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AA%E6%88%91%E6%B1%BA%E5%AE%9A%E8%AB%96
點擊便能為這篇文章進行評等!
[評等總次數: 0,平均評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