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宇:「利益眾生,造福自己」的社企精神!
徐克宇執行長早在自己高中時期便立定志向,要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而令人感到敬畏的是,究竟需要多大的熱忱與理想才願意衝撞台灣健保制度與相關法令這一座座的白色巨塔。
在這場演講中,「醫生馬上看」將過去大家總是不願意做、認為根本不可做到的事情化理想為實際,解決了三大社會問題:
- 改善「城鄉差距、就醫困難」
遠距醫療在COVID-19之前應該大多數的人都對這個概念感到陌生,試想自己從小到大,只要一生病就可以到家中附近的診所、醫院及時就診,而在這個診所三分鐘、大醫院十分鐘的社會環境下,遠距醫療的需求勢必不為人所重視,然而徐克宇執行長在一次扶輪社的上山公益活動中,發現了台灣對遠距醫療的需求,許多醫生每年上山義診一次,不同科的醫生各自擁有病患的資料,在這裡徐克宇執行長看到兩個問題:首先,病患一年只能接受一次醫療服務,醫療服務不能即時提供也無法擁有持續照護以及良好的醫病關係,形成「斷點式」的醫療;再者,同一位病患的病歷資料也無法整合,不利病患整體病情的評估。於是徐克宇執行長想到,遠距醫療可以克服地域的問題讓看診頻率提高,達到繼續照顧並長期建立信任感,促成良好的醫病關係,並且也可以透過線上平台整合各科醫生病歷資料,提供更全面的診療服務。
2. 改善「老年生活品質、降低社會成本」
比起得到良好的治療,更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及早發現疾病給予治療。徐克宇執行長提到大多數人的一生用到健保最多的時候就是老年時期開始的,因此「醫生馬上看」透過AI與物聯網的技術,即時監測老人的身體數值就顯得格外重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降低臥病在床的比例同時也節省醫療支出;並且「醫生馬上看」也提供了到院前的諮詢,既使老人希望到院接受診療,也可以提前諮詢要掛哪個門診,避免發生掛錯科,造成花時間、花錢的窘境。
3. 提供海外台商、留學生更全面的醫療照護
台灣健保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與便宜的看診價格,然而許多海外留學生與台商卻無法在醫療較不健全或是價格昂貴的國家得到便利的醫療服務,既使在國外看診,當地的醫生也很難了解病患的情況,無法擁有良好的醫病關係。然而「醫師馬上看」建立的生態圈,解決了以上這些問題,並且是在不壓縮國外當地醫療的情況下,充分體現互利共榮的社會價值。
「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才能改變這個世界」(Steve Jobs, 1997),我想多數的社會議題,都不是突然存在的,然而這些社會議題至今仍存在,除了改變曠日費時且難保有經濟利益外,大多數人往往專注於問題面,卻很少人更看重利益面而有勇氣去改變,但徐克宇執行長卻讓我看到既然問題存在,與其完全不改變,倒不如先從較簡單的部分著手或是先就現有技術資源,慢慢改善問題,而非感嘆現實面的不允許。
因此徐執行長也在演講的最後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若是無法站在巨人的肩膀,我們可以透過組織生態圈的方式。」這其實就是一個打團戰的概念,透過與不同的夥伴結盟,一起嘗試各式的可能性,總比自己一個人押寶特定情況來的容易,並且生態系也有顧客數據資料共享的好處,在同一個生態系,每家公司可以互相交換顧客訊息,資料庫越豐富,越能透過數據分析精準的了解顧客的喜好還可以共同進步替消費者創造中長期的商業價值,使的生態系內的公司皆獲得加乘的效果,簡單的說,生態系就是企業與更多企業間深度且長遠的互利互惠夥伴關係。這樣一個觀念啟發我看待許多大至社會議題小至生活周遭事物的看法。
以社會議題來說,過往的我常常認為環境永續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因為牽扯到太多的經濟因素,使環境永續在我的既定印象中常常認為是一種理想的口號,總認為經濟跟環境永續難兩全,但經過徐執行長看待問題的啟發,我知道達到零碳排也許短期難以達到,但是可以先以碳中和為目標,用法規、消費端、下游廠商要求等方式慢慢進步。 以自身來說,不得不承認自己大多數時候是一個候怕失敗的人,所以做許多事情之前往往會太專注在可能碰到的問題,因此裹足不前甚至放棄,經過徐執行長的分享,我更願意去嘗試解決問題,而非認為不可能的先下定論,在這裡我想用最近看到的一句話鼓勵自己:「要找到真正的自我,就永遠不要害怕嘗試。只有你才能定義自己的生活,失敗了也沒有關係。正是失敗,而不是成功,定義了今天的我。」(王薇薇Vera Wang)
在領導公司方面我認為徐執行長專注於目標與開放的心態也值得我學習。不論公司的規模大小,資金往往是一項重要的議題,尤其是新創公司草創初期,很難有資金將公司的各個部門細分,並雇用專門的員工負責該項工作,因此徐執行長以身作則,一人分飾多角,節省資金,而徐執行長更提到他分析一家新創公司好壞的小訣竅,當一家新創公司的主管出差一定要求坐商務艙時,就可以知道這家公司的經營者多專注在個人享受,把公司利益擺在個人利益之前,有高機率創業會失敗,透過這樣的分享,我學習到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當我們立定好目標後,在做任何大小決定時,都應該時時審視是否與目標一致,避免做出的選擇有損目標的進行。第二件事情是,不論是將來創業或是對待自己的工作,我們都應該有一個很重要認識,就是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學習任何非自己專業領域的事情,如此我們能夠克服許多自己原先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從而讓事情的發展有更多可能性。
在演講的最後,徐執行長提出了幾個問題讓我們思考創業成功的要素及企業家精神,以下我介紹兩個印象深刻的問題:
- 難道互聯網新創發展真的唯快不破嗎?
徐執行長表示,這應該要取決於不同的產業,以徐執行長所在的醫療產業來說,應該要穩步前進,一步步把每個方面做好,不宜躁進。
2. 如何落實王道經營?
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聽過「王道經營」這個企業家精神,在我過往的認知,在商場上,大家都是側重自己的利益,很少公司會考慮到別家公司的立場,但是徐執行長的王道精神,改變我的觀念,尤其是在同一個生態圈內的公司我們更應該考慮到合作公司的財務狀況,例如:給小廠商票據的應收帳款天數應該在可行的能力內,盡快兌現,減輕小廠商的壓力;或是在設計產業在進行比圖的時候,應該給所有參與的廠商基本費,減輕未被選上的廠商的財務壓力。
透過這場演講,讓我了解一位新創企業執行長心路歷程,並且知道新創公司最重要的不是技術多先進,而是應該建立完整的商業模式,訂出明確的公司目標與希望解決的問題,在企業營利的同時,也應該考慮擁有競合關係的夥伴的財務處境,讓整個生態圈的公司共同營利進步。
參考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