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岳倫:你要做什麼不一樣的人?
演講者
李岳倫(Ellen Lee)女士是DDI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服務於DDI超過14年,擁有豐富的企業顧問經驗以及針對人才管理領域解決方案的開發與執行。李總經理服務的客戶中跨足高科技、製造、金融、保險、通信、運輸等。她的客戶導向精神及對人才發展策略的精闢見解,總能深受客戶的讚賞與肯定。
DDI是一家國際性的領導力顧問公司,自1970年創辦以來,致力於為全球領先企業提供領導力策略、領導者遴選、領導力發展與繼任管理服務。陪伴領導者走向卓越,協助企業走向成功。DDI的兩位創始人是最早將人才評鑑技術引進商業市場的心理學家,累積半世紀的領導力科學研究、學術著作及實踐經驗,不斷開發與時俱進的領導力評鑑及領導力發展產品,如今足跡已遍佈全球26個國家。近年來DDI整合龐大數據庫與研究成果,積極研發線上測驗與培訓產品,並連續推出數位時代領導力及企業數位化轉型解決方案,獲獎無數且廣受客戶肯定。
之所以選擇李岳倫女士當本次報告所選定的演講者,是因為在演講中總經理會以自身的經驗、小故事作為鋪陳,進而帶出她想傳遞的觀念。身為在台下的觀眾,我覺得這次的演講很精彩又十分引人入勝。不像是其他講者大多都在介紹公司的技術或是講述自己的豐功偉業,李岳倫女士的演講會讓人真的想要洗耳恭聽,聽完之後也會覺得有所收穫。
主題-領導
首先,總經理以HR近年來所遇到的兩大黑天鵝為開頭,分別是缺工以及安靜離職。
缺乏人才不只是因為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或是整個半導體產業)吸引全台灣的優秀人才,還有出生率低、有些人不進入職場導致「進入職場的人少於退出職場的人」的黃金交叉。另一個安靜離職的議題是因為近年來大家相信「yolo(you only live once)」,員工薪水照領,不再賣力工作,只做工作的最低要求。員工的賣力程度會影響公司的發展以及營收,以上兩點都讓台灣的老闆們非常害怕。不過往好處想,台灣成了人才缺乏的重災區、公司又缺乏積極工作的員工,只要我們具備了能力,我們就能坐地喊價。但我們又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呢?這場演講的主題是「不要讓科系限制了你」,要培養自己成為領導的人才。另外,根據總經理的演講,台灣的職場文化和國外很不一樣的一點事:台灣人很在意人情的問題,而這也是造成領導的一個很大的問題。
布蘭查德等人從「指導行為」與「支持行為」兩個維度分類領導者的領導行為類型。指導行為是指領導者是否給予部署命令(說明或示範做什麼、如何做、何時做等);支持行為指領導者是否給予部署支持,包括讚美、傾聽、激勵等。根據指導行為以及支持行為的高低,可以將領導風格類型分為四種:指令式(高指導–低支持)、教練式(高指導–高支持)、支持式(低指導–高支持)、授權式(低指導–低支持)。不同的領導風格適合不同的情境:
- 指令式:當部屬有高的工作意願,但尚未有足夠的工作能力去完成任務時。
- 教練式:當部屬逐漸建立相對應的工作能力,但對於工作卻開始有消極或是缺乏自信時。
- 支持式:當部屬累積足夠的工作能力,但工作意願時高時低時。
- 授權式:當部署已能獨當一面時。
從上述的理論,我覺得台灣那些面臨員工們安靜離職的公司,領導者們可以運用支持式的領導行為。領導者可以減少給部屬的命令和指導、逐漸邀請部署一起做決策,並多給予部署支持和激勵,喚起部署對工作的熱忱。至於缺乏員工的部分,公司可能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招募到人才,解決此問題。但我認為可以提升已在職員工的能力,也就是近期很火紅的「部署培力」概念。部署的培力包含發展與賦權,透過領導的影響力,協助部署在工作中開發自身潛能,願意且能承擔不同的任務。
我認為以上兩種觀點可以暫時解決台灣HR黑天鵝的困難,但要實際從根本解決問題,還是需要政府與民間的通力合作合作,想辦法吸引更多國外的優秀人才。不過執行的過程中牽涉到很多人以及需要很多繁複的費套措施,得從長計議。
看法與感想
在總經理的演講中,有很大一部份在強調不同世代間的衝突。上一輩的主管常常會有一個想法「這個我們已經做過了,而且失敗了,我們公司不適合這個方法」。然而,這個念頭會扼殺年輕人的想法,我們應該要想的是為甚麼我們試了這個方法但沒有成功?我們應該要找出原因,而不是因為沒有成功就放棄。這場演講給了我很多想法,總經理和其他主管們不同的地方是,她沒有像其他主管們一樣覺得新世代是爛草莓,而是站在我們的角度替我們思考、告訴我們應該要具備甚麼能力以及領導者也有他們的盲點。他們也會因為缺乏員工的反饋或是因為台灣經濟表現佳而自我感覺良好、誤以為自己是個很好的領導者……。我觀察到總經理這麼做這也呼應到她在另一段提到的同理心,在演講中總經理同理了我們的想法,也因此我們更能聽進去她在演講中想傳達的資訊。
另外,總經理給了我們三個關鍵思考:一、足以因應未來的,不只是專業,二、意願/潛力比能力更重要,還有三、發展自我,以戰代練。其中,我認為第三點又呼應到了前面提到的人才自我發展的謬誤。總經理說她之前在業界演講的時候,很多領導者在演講時聽的點頭如搗蒜,但他們都只是聽安心而已,等到下一次上課回去也沒有人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在自己的公司上。這是因為大家會有一個錯誤的認知,覺得「學習等於成長」,但其實不然,根據總經理的演講內容,心態走在行為前面,真正的成長是在行為及心態上徹底的改變。所以我們不只要做出決定、決定「你要做甚麼不一樣的人」,最好還可以告訴身邊的好朋友,讓他人來督促你。此外,另一個錯誤的認知是誤以為「人人都可以成長」。我很喜歡總經理說的「不是人人都可以成長,不用強迫自己一百分,只要從不及格到及格就好」。在漫長的21歲人生,我發現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靠努力來達成,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事情。就好比我高中時的社會科不論我怎麼努力都背不起來,所以,要學會放過自己,不需要強迫自己把每件事都做的完美,在努力的過程中有進步就好了。
最後,雖然不是演講的主軸,但我覺得在問答的時候總經理提到的挫折復原能力還有關於要選很難的路走的這兩個觀點我都很喜歡。主要是因為我是一個常常遇到困難就想逃避、失敗一次就會失去勇氣的人。在總經理回答提問的時候說道:「你遇到的挫折還不夠多。」起初覺得有點震驚,當下我的心中浮現了很多生活順遂的朋友們,他們被保護得很好、過得光鮮亮麗,彷彿沒有遇過任何煩心事;而我一路上坎坷,高中想參加社團被家裡禁止、引發家庭革命、考不上喜歡的校系……,我遭遇的挫折怎麼會不夠多?但後來仔細想想也有點道理,看過大風大浪的人應該不會對上述的小波瀾大驚小怪。總經理分享她當年是個週末媽媽,每個週末從深圳飛回台灣,家庭差點破碎……。對我來說,家是我的避風港,遇到困難的時候爸媽是我最大的支柱,要是換作是我的話一定會覺得很絕望。不曉得總經理在年輕時受過多少苦,才能成就現在事業有成的她。再來是要做很難的事這個部分。總經理說要選很難的事來做,因為當你成功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我也做得到」,而且努力克服困難,也可以讓這個經驗成為自己的養分。不過其實我對這件事存有疑慮,因為我覺得不是埋頭苦幹就可以迎來成功。除了要有願意吃苦耐勞的精神,努力的方向也很重要。就我現在的狀況而言,我修了很多課、接了一些專題,還報名不同的研習,為的是想要找出自己適合的方向和未來的路。但同時我也很害怕現在忙到沒時間休息的自己會不會最後選了完全不同的路,或是不管我怎麼努力都追趕不上那些本來資質就很好或是比我更早找到方向的人,那麼我這一切的努力都只是徒勞。
結論
我很喜歡總經理充滿互動性的演講,她常常會點人回答問題,或是請大家分組討論在這個數位化的世代應該具有什麼樣的能力。感覺總經理真的是一位在很多企業演講過的人,這些討論、回答都讓我不光只是無腦的吸收資訊,在思考、輸出想法個過程中,也促使我思考、加深了我的印象。演講結束前,總經理分享了她前陣子和女兒一起去法國巴黎旅遊的經驗:他們受到了很多幫助,也看到了很多帥哥。講到這裡的時候總經理整個人都雀躍了起來,讓人不禁莞爾一笑,原來看起來再幹練的女強人都還是保有少女心的一面!很高興李岳倫總經理這次來學校演講,這場講座我收穫了很多,也觸發了我許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