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轉型生意 偏鄉醫療的解決方案
講者介紹
徐克宇執行長在交大管理科學研究所畢業後,到美國參與各式創投,初期經歷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並搭上軟體開發的潮流,在長年經驗的積累下,對於創業議題中,最重要的商業模式尤為敏感,對於公司的策略經營、發展成長更是別有一套。對於創業的初衷,徐克宇執行長表示,當初原先回台只是隨著一群醫師在偏遠地區行醫,逐漸萌生創業的念頭,不過礙於當時法規尚未給予許可,他決定透過自己的商業背景,整合不同的科技,為台灣的偏鄉醫療帶來不一樣的改變。
台灣醫療體系的進步與發展
台灣的醫療體係在全球視野中可以說是領頭羊,不過在健保制度以及經濟發展下,在這樣僅僅三萬六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卻有許多住在偏鄉的居民,因為地緣關係、生理因素、環境發展等種種因素未能及時獲得治療。在高中階段,徐克宇執行長就立志成為一位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而他在美國習慣的醫療體系,是先經由家庭醫師的診斷並投藥,因此他將這個概念,套用在台灣的偏鄉醫療中,創造一個遠距醫療的環境,讓在偏鄉的居民也能獲得即時的醫療資源。
長期生活在水泥叢林的我們,生活機能發達,下樓就有便利商店,巷口就有藥局,轉角就有診所,醫院的距離也是幾分鐘車程的距離,很難想像在同一塊島嶼上,居然在偏鄉甚至有居民僅僅能在每週由衛生局派遣的醫療小組到山區中,才能接觸到醫療資源,在醫師馬上看的系統中,結合了遠端的醫療之外,更希望解決醫療不連續的問題,建立龐大的醫療資訊網,將過去的療程數位化,在這樣的模式下,能夠解決不同醫師在看診無法長期追蹤的困擾。不過在醫生馬上看裡,並非僅提供作為偏鄉醫療使用,雲端醫療服務也推廣到在海外的客戶,在雲端資料庫的運作下,儘管客戶身在他鄉,只要有網路,便可以為其提供醫療服務,其中的醫療服務,不僅僅是醫療上的建議,為了讓客戶的體驗能更加完善,在客戶前往他方前,能夠為其提供醫療上的預備,讓配合的醫療體系在客戶需要緊急的救護時,也能提供優質的用戶體驗。
法規的推動 進步的困境
相較於歐美國家,我國的法律改革推動較為緩慢,這也導致許多新創產業未能受到合理的保護,甚至受到發展上的束縛,在醫生馬上看的案例中,面臨的不僅僅是醫療上的困境,更涉及到資訊的安全,醫療用的數據庫內含廣大民眾的就醫資訊,病歷、治療方式等資訊要從國家轉向私人機構,需要法規上同意之外,民眾對於資料外洩風險的憂慮更決定這個技術甚至法規上的限制,不過這一切並不足以阻擋徐克宇執行長的熱忱,
在專家的幫助和推廣下,團隊與政府的密切合作也成功讓醫生馬上看成為遠距醫療的先驅,我個人認為創業的成功關鍵在於建立完整的資金鏈,並仰賴一定的市場規模,在這次的演講中,徐克宇執行長提到,醫生馬上看的受眾並不僅限於偏鄉的受眾,主要的業務範圍同樣包含金字塔頂端的客戶,為他們提供遠距醫療的同時,結合海外醫療險、以及企業保險,讓企業在外奔波的同人,無論身在何處都能享有醫療的保障,透過建立B2B2C的商業生態圈更可以拓展龐大的醫療資訊系統,結合大數據的分析,未來有機會能提前預防潛在的醫療危機,更可以讓醫院成功轉型,協助分流就醫,有效發揮醫療資源,讓醫療資源不再被浪費。
右派的思想 左派的作為
隨著ESG以及SGDs等企業責任概念讓許多社會議題逐一浮現,社會對於這些問題的存在更加重視,不過在過去面對各式各樣的社會議題時,我們往往大量使用金錢來解決問題,不過再多的資金也不足以應付日益漸增的問題,再者,企業經營的本質並不完全是以服務社會為導向,更多是希望透過服務或產品來實現盈利,也就是說當問題本身能透過商業模式來解決時,自然會有資金流入並加速其改善的速度。在面對偏鄉醫療的課題,徐克宇執行長推崇使用將公益轉為生意的概念,成功讓更多人對偏鄉的議題更加重視,我個人認為這就是公益轉型的起點,募集資金去改善社會問題的方式,就我的觀點而言,是一種「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的概念,根本的問題依舊在,再加上問題衍生的速度遠大於解決的速度,此外透入的成本過高,導致原先的善意逐漸地被稀釋,倘若資金鏈斷裂,更導致大眾對於問題解決能力的質疑,因此,建立商業模式,使其產生的價值轉移至商業生態中,即使其中一間公司倒了,仍然會有其他公司能找到不同的營利方式來進行,儘管這類說法會被譏諷為左派的思想,不過正是因為利潤的存在,才能不斷讓議題被受到重視。例如全球暖化的議題已經討論近半個世紀,目前最佳的解決方式,仍然是透過碳權的概念,使企業更加重視其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就我的觀察,目前的改善模式就是屬於利用商業模式使社會問題轉型,每當需要多花額外的資金或能創造更佳的收益時,企業的拓展速度相較於個人或公益團體來的更有效率。在現今商業社會日漸飽和的狀態下,成功的創業概念多半仰賴大量的創意並結合商業思維來解決現有的問題,透過這次的演講,我受到最大的啟發,並不是單純是期許自己也能為社會盡一份心力,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面對社會議題時,不要過於仰賴他人給予的資金來解決問題,更應該使用創意來讓問題成為商業焦點。
演講結束後,我發現鼓舞我更投入社會議題研究的因素,是徐克宇執行長對於解決問題的堅持,在演講的過程中,他所傳達的價值,超越學校所能教會的,更是成就一個完整人格的重要因素,即使在現在這個年紀,看似連自己都養不活,也不應該侷限自己的格局,改善社會議題,從來不是建立在消耗資金上,更不是特定族群的專利,人人都可以投入,與其絞盡腦汁把問題描述得有多嚴重,讓支持者的慈悲心強烈地受到共鳴,不如喚起人類最重視的商業價值,讓全人類都能更加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其中蘊含的商業價值豈是你我所能想像的?而這一切的啟發,更使我不禁感嘆過去在研擬社會議題的解決方式時,多數團體已募集資金為首要任務,其實早已偏離解決問題的本質,甚至在許多醜聞的傷害下,公益團體資金的使用,已經需要仰賴另一個公益團體來監督,這些種種案例,難道不會使人誤會成良心的騙局嗎?社會的組成錯綜複雜,問題的存在是必然,但成功解決是偶然,但這不代表沒有改善的價值,更多的是希望透過剷除根本問題的方式,讓問題自然凋零。
參考資料: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0/10/12/telemedicine-curdoctor/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post/202202240018/
https://news.gbimonthly.com/tw/article/show.php?num=39381
https://www.moneyweekly.com.tw/Magazine/Info/理財周刊/5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