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與台灣半導體產業
一、講者與主題簡介
許毓仁前立法委員長期關注科技、金融與政治議題,在立委任內推動金融科技創新法案、並在人工智慧、數位經濟與區塊鏈等方面持續耕耘。
而本篇文聚焦在中美貿易戰下的台灣半導體產業該如何因應中美貿易戰所造成的影響並該如何為未來做好準備。近年來,美國、中國與台灣的政治與經濟關係影響全球經濟變動,且在2018~2019年的中美貿易戰更讓此議題不可被忽視,許毓仁前立法委員透過自身的經歷,探討中美貿易戰的起源,分享地緣政治問題與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關聯,以及最後回到,個人在未來該具備什麼能力,才能在動盪的未來保持競爭力。
二、中美貿易戰對台灣半導體產業與個人職涯發展的影響
在演講中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挑戰可分為以下幾點:
供應鏈不確定性
在中美貿易戰後,全球供應鏈動盪使得台灣半導體業面臨更大不確定性,可能影響生產和交付進度,需建立更靈活的供應鏈管理,減輕物料短缺和生產中斷風險,並加強與上下游間的溝通,保持彈性並保有迅速應對變動的能力。
地緣政治風險加劇
台灣面對中美兩大強權,存在地緣政治風險,經濟走勢可能受到政治變動的直接影響,近年來許多台灣大廠被客戶要求或自行評估後,紛紛從中國撤廠或是增加在東南亞、中南美洲的工廠設立,避免過於集中在中國,分散風險。
中國的科技進步與龐大市場不可忽視
中國科技能力也是持續進步,在電動車的發展與普及、也是目前全球智慧型手機的最大市場,且在無人機、AI相關產業皆有非常突出的表現,當講者在講述中國的AI發展時,讓我想到AI的最初基礎是源自於大數據,而因中國的特性,在其他國家會有資訊安全、個資的問題,但在中國發展AI能夠更有效的取得完整的資料,使得未來中國的AI發展可能越來越快速。
而在美國對中國實施晶片制裁後,更加速了中國自行研發半導體技術(例如:美國限制荷蘭廠商ASML將獨家技術曝光機賣給中國),不能保證這些禁令的成效還能維持美國優勢多久時間。
在演講中提到,台灣的機會在於:
生態系know-how輸出
台灣半導體業擁有豐富的技術知識和經驗,可透過合作向全球生態系輸出這些知識,增加國際影響力,同時提高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生態系的重要性。
資本國際化
在地緣政治加劇下,使得台灣資本為了分散風險,開始增加投資海外國家的比例,將有助於資本國際化的發展。
日本與東南亞的投資機會
日本作為台灣的重要貿易夥伴,加上渡過零利率與疫情的時代,講者認為日本經濟將逐漸往上升溫;而東南亞的東協十國更是台灣除了中美外的最主要出口國,加上在供應鏈逐漸從中國外移後,東南亞便宜的工資優勢吸引廠商在此設廠,將有助於東南亞的經濟發展,講者認為東南亞存在投資套利的機會。
世界實驗室的推動
世界實驗室為講者所提出的新概念並正在執行,是嘗試讓世界頂尖大學學生與台灣的頂尖大學半導體領域相關實驗室合作,讓學生之間直接存在學術交流,透過不同文化學習背景刺激更多想法,也能透過此方式讓世界更能夠了解,台灣在半導體產業長期耕耘、以及持續研發新興科技的成果。
三、全球合作:跨文化思維在半導體產業全球化的重要性
講者講述美中台關係,並描述未來半導體產業在各國中的合作會越來越密切與重要,讓我聯想到,對於企業而言,全球化也越來越重要,近期台積電去美國亞歷桑納和日本熊本設置新廠,因文化差異造成了不少問題,無論是工作模式、型態、工時、薪資、語言等都讓管理模式必須更新,無法將台積電在台灣的成功模式完全複製在美國或日本新廠上,而在未來半導體產業廠商在全球合作的機會只會越來越多,因此需要培養全球不同文化的思維與領導方式,如何在不同國家下都能找到一套符合當地文化的領導與管理方式變得越還越重要;回到自我職涯方面,未來與世界各地人才合作的機會也更多,能夠快速適應當地文化、持續學習、保持彈性並培養國際觀,讓自己成為跨文化的人才,才能在更加競爭的未來脫穎而出。
四、台灣的兩難,難解的三角問題
在整場演講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講者提到美中台的三角複雜關係,以目前而言,台灣的經濟發展和中國有很大相關,是台灣第一大出口國,尤其是農產品的出口更為重要,但在軍事與國際地位方面需要依賴美國的援助,無論是在經濟方面或是政治層面,台灣面對美中,沒有絕對能解決的方式或單一做法,必須隨著世界局勢改變策略。三方短期內不太可能同時友好,台灣也不能失去兩大國分別的重要性,台灣在兩大強權的夾擊下,如何在此微妙的局勢中取得平衡,並持續發展自身競爭力是目前關鍵。
而此複雜的情勢也讓我連結到台灣即將到來的2024總統大選,以及明年底美國總統大選,不同風格與立場的領導者將深刻影響到國家未來的發展走向,在明年的兩次選舉結果,將對經濟和政治層面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美中台三方關係的複雜性,不僅僅是三方國家的問題,更是全球關注的焦點之一。透過講者的演講,使我意識到國際議題的持續關注是刻不容緩的,培養國際觀,以因應這場三方角力所帶來的挑戰,讓我在未來職涯發展更有競爭力,能夠在如此複雜的環境下找到定位並發揮自我價值。
五、個人感受:持續學習、跨出舒適圈、挑戰不同領域
這場講座啟發了我對於中美貿易戰下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理解,以及個人在未來職涯發展中應該具備的能力。講者許毓仁前立法委員透過豐富的經歷和深入的分析,讓我不只更清楚地看到半導體產業的全貌、晶片法案的歷程與整體產業所面臨的挑戰和機會,也對自己未來職涯有新的思想切入方式,以及更明確努力的目標。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我深刻體悟到全球合作和跨文化思維對於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化至關重要,從台灣的微妙國際定位,到未來的職涯發展需要具備快速適應異地文化的能力,不僅要提升專業知識,更要培養國際觀,以因應日益複雜的全球環境。持續學習、跨出舒適圈、挑戰不同領域是我這場演講最深刻的體悟,個人因應環境的應變與適應能力,將成為我未來職涯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六、結論
透過這次經營講座,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更深刻理解了中美貿易戰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影響。許毓仁前立法委員的分享讓我明白,在未來的職涯中,要因應全球變動,不僅要擁有堅實的專業知識,更需要具備全球化思維和跨文化溝通的能力。
面對台灣在美中兩大勢力間的兩難,我深感國際議題的複雜性,而這也是未來所需具備的挑戰性思考能力。這次講座讓我對於自身的發展方向有更清晰的視野,並激發了我對於未來的期望和努力方向。期末心得報告的撰寫不僅是對這次講座的回顧,更是對自己未來職涯發展的思考和啟發,這次學習經驗將成為我不斷成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