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醫療之於永續發展的可能性
演講摘要與心得:
在聽過徐克宇執行長的演講之後,我對於遠距醫療算是有全新的認識,之前我認為遠距醫療大概就只能用在新冠的疫情或是偏鄉地區的診療上,但在經過他仔細地介紹後,我才想到這個技術也可以應用在海外人士上,或甚至是都市人可以減少汙染、達成永續的新選項。
台灣醫療現況
目前台灣的醫療現況分布相當不均,不僅偏鄉地區的醫療資源、人員缺乏,就連在醫療資源充足的都市,大部分的人也會選擇去大醫院就診。經年累月下,不僅會造成醫療人員的疲憊,對於傳染病的控制與管理效能也會下降。徐克宇執行長提議的解決方案是醫療企業的數位轉型,透過視訊設備等遠端操作,偏鄉地區、尤其是中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可以大幅的被改善,不光是生病時的救護,連平日的生活管理和福祉也可以一併整合進去,還可以降低大量的社會成本。至於都市使用的部分,透過徐克宇執行長推出的醫生馬上看app,每個人可以預約符合自身需求的醫師與時段,相當於在一開始就可以初步的分類嚴重程度與要看的門診,大大減輕醫療負擔和醫院的擁擠,也可以減少看病人本身暴露在病菌中,就算在都市中也有極大的用處。偏鄉地區的話,徐克宇執行長建議使用OMO智慧照護協作模式,透過AI將資料分析並回饋到雲端伺服器上,從而將線上與線下連接起來,構成全新的物聯網,從而實現效率最大化。雖然偏遠社區的照護推動相當困難,畢竟條件困難、來往不易、又沒有相符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就算設置了,使用率可能也不高,徐克宇執行長也語帶保留的說先從可以做的著手,有七八成就不錯了。但我認為最可貴的是這個想法與願意展開行動的決心。
默默耕耘,不求回報——遠距智慧之愛公益聯盟
而在演講中,徐克宇執行長也有提到遠距智慧之愛公益聯盟,組織的宗旨圍繞著公益。對他們而言,公益既是他們一開始的初心,也是他們發展的策略。簡報中有條列出五項指標,分別是: 公益服務、科技整合、產業聯盟、國際發展、公共政策。另外也提到了他們的機會以及挑戰。
機會:
執行長認為的市場機會是台灣擁有的醫療資源。目前在亞太地區排名第一的醫療體系正是台灣,優良的健保體系與國民對健康的重視為其原因。另外,全球高淨值華人的醫療與照護需求也是廣大市場的機會之一,畢竟前面也有提到,只要透過醫生馬上看app的遠距醫療,就算遠在其它國家的人也可以透過手機獲得所需的醫療資源。
挑戰:
首先,台灣醫療體系相當完善,所以相關的法令也是相當嚴格。接著,雖然遠距醫療是現在疫情下全世界的趨勢,但台人的保守觀念也會成為阻礙之一。第三點則是便捷的就醫服務,現在的市區診所眾多,醫院的交通也相當方便,有些大型醫院如榮總,台大醫院等甚至有自己的接駁車,在如此便利的情況下,要改變國人自行就醫的習慣會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再來是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點: 低價的健保費用。在美國等西方國家,醫院與診所的就診費用相當昂貴,可能要好幾千台幣,與其花這麼多費用,不如直接去藥房買藥,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遠距醫療這麼盛行的原因之一。反之在台灣,兩百塊就能看一次診,還有大量的藥物與器材費用會由健保承擔。相對的,可能不會有健保補助的遠距醫療,以及自行承擔的器材費用,自然不會受人歡迎。最後,高昂的行銷成本也是徐克宇執行長認為的重大挑戰之一。透過實際下載醫生馬上看的應用程式後,我發現使用率實在是十分低落,甚至在聽過演講之前周邊的同學也沒有聽過這個app,雖然遠距醫療在台灣並不盛行,但連身在都市的我們都鮮有耳聞了,更不用說推廣到偏鄉的民眾了,我相信這在眾多挑戰中,也是極為艱鉅的。
互聯網與數位轉型
徐克宇執行長接著提到創造互聯網生態系的要素,身為造圈者的他們該做到的是,賦能、分潤、信賴、讓利四點。賦能,提供具有獨特價值的平台。分潤,位夥伴提供自動互利的分潤機制。信賴,確保交易及競爭的公平與可能。讓利,將領導者的位子交給適合的人選。以及最後的核心精神: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些或許是看起來理所當然的陳腔濫調,但在利益的驅使下,能堅定不移做到這幾點的領導者相當難能可貴。接下來是遠距醫療較為重要的部分,數位轉型。數位轉型的目標為 innovation,創新商業和服務的模式。畢竟遠距醫療在台灣是較為新穎的服務,如何以新的方法提升服務體驗、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還有最重要的,提升用戶的體驗以留住客源,這些是數位轉型目前的目標。至於核心的精神則為customer center,以個別的用戶為中心出發,提供較先前更加個人化的體驗提高顧客忠誠度。為了達成這項目的,數位科技以及大數據的分析、管理是必要的,這葉正好符合數位轉型的過程。發展策略則是先前提過的OMO與personalization。OMO技術正如前面所說的,透過將線上與線下的服務整合,不僅可以增加服務涵蓋的範圍,也可以升級更多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到更有效且準確的資料。而personalization則是差異化服務的一種,他可以配合顧客的分析與需求提供較為精準的服務,透過以往收集的大數據,我相信這會比突然走進的一家醫院裡的醫生更了解你的身體。接下來使用的CRM技術和大數據類似,全面的數據收集與客戶關係的管理是這個系統的強項之一。接著還有eco-partners與 collaborations兩種策略。Eco-partners是外部的合作與結盟,透過同業結盟,異界合作等方式,借助第三方的資源與技術提升服務的質量與量能,最終提升整體的競爭力。另一方面,collaborations以內部的統籌與偕同為主,全體的員工如果能與合作夥伴達成不間斷的雙向溝通,相信這對整體的效率與成本管控會有很大的幫助。
遠距醫療達成永續發展之可能性
在聽完演講之後我與身邊的人討論,由於目前全世界的環保意識抬頭,永續與環保等議題逐漸地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而遠距醫療又被視為未來的趨勢之一,所以我有產生了一個疑問,或者說想探討的議題,遠距醫療能否達成永續發展,又或者說,遠距醫療能不能對環境的永續、經濟的永續甚至社會的永續盡一份力呢?
以永續發展之面向探討
從永續發展的環境、經濟與社會面相來看的話,由於遠距醫療透過線上看診,不需要實體的院所,因此可以有效的減少在地醫院的設置,僅需考量藥局的增設就好,除了能減少對於環境的使用與開發,醫療人員、醫療器材、甚至其他物資的運送、倉儲都可以節省下來。此外,如水汙染、往返醫院的碳排放等對於環境的危害也可以降低。而遠距醫療也能使鄉下地區的醫療更加方便與完善,不僅對中老年人有所幫助,也可以消除年輕一輩返鄉和回去工作的一些不便,或甚至成為誘因之一,進而帶動鄉村地區的發展。除此之外,對於一些不確定自己的病症是否有嚴重到需要跑醫院的人來說,遠距醫療的系統就可以為此帶來便利性,讓醫院可以留給真正需要的一些重症病患,也讓遠距醫療系統可以被更多人所利用。除了可以節省建設院區的成本外,在運輸的成本,以及人力資源的成本上也能有效的減少。另一方面,遠距醫療所需的科技產品與相關設備也能藉機引進偏鄉,除了解決因城鄉差距形成鄉下醫療技術落後的窘境外,也能因為遠距醫療的便利性讓鄉下的居民養成若有症狀就一定要看病的習慣。再者,還能以剛剛提到,也就是因不確定自身病症的嚴重性而猶豫是否需要就醫的民眾為目標客群,不僅能夠舒緩實體院區的病患量,也能讓遠距醫療平台得到更大的效益,也就在實體與虛擬平台間取得雙贏的局面。
在經過以上的分析之後,我相信遠距醫療真的可以對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有相當程度的貢獻。遠距醫療不僅可以紓解醫院中病床與護士的壓力,將醫療資源留給急迫需要的人外,光是透過不須通勤而減少的碳排放就相當可觀了,更不用說加上各式醫療資源的存放與運送後,對土地,自然資源、以及金錢的浪費。遠距醫療對資源的運用以及給予人民的照護與醫療,足以達成永續發展,期待其未來可以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及後代。
資料來源:
李開復:OMO智慧,掀起中國經濟新風暴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86837
作者:陽明交大管科系__白庭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