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背景介紹
吳宗信是台灣著名火箭科學家,對台灣火箭科技做出重大貢獻。他被廣泛認為是該國火箭科學領域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吳崇信教授1965年出生於台灣,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航空航天工程系。畢業後,他加入了台灣國家航天計劃,在台灣太空科學技術研究所擔任研究助理,開始從事火箭和其他太空相關技術的開發工作。在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中,吳宗信參與了台灣多個與火箭技術相關的重大項目,包括新型火箭燃料的開發。他是開發第一枚台灣火箭 T-1 的團隊成員,該火箭於 2000 年成功發射。他還在 2006 年發射的 T-2 火箭的開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除了在火箭方面的工作,吳宗信還參與了其他太空相關技術的開發包括先進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的開發和製導系統和發射控制系統。
他曾參與多種衛星系統的開發,包括為台灣軍方開發衛星系統,是開發第一顆台灣衛星 T-3 的團隊成員,該衛星于 2008 年發射。他還在 2012 年發射的 T-4 衛星的開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吳宗信還參與了其他一些與太空相關的技術的開發,例如台灣太空運載火箭 (TSLV) 的開發。該運載工具於 2016 年成功發射,目前用於將衛星送入軌道。 吳宗信對台灣火箭技術的貢獻是無價的。他幫助開發了該國一些最先進的火箭和其他與太空相關的技術。他的工作幫助台灣成為火箭科學和太空探索領域的領導者。吳宗信對台灣火箭技術的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在該領域的貢獻得到了台灣政府的認可,台灣政府授予他星光勳章以表彰他的成就。他的奉獻精神和辛勤工作促成了各種創新和高效火箭設計和技術的發展。他的工作幫助台灣成為火箭科學領域的領導者,並幫助確保台灣始終處於太空探索的前沿。
啟發
是五月天的粉絲都知道「頑固」這首歌,但卻只有一部分的人知道這首歌是以吳宗信教授作為原型人物所寫出來的,歌裡告訴我們堅持、告訴我們夢想,卻也告訴我們這有多困難。
有夢想的人很多,但能一直堅持下去的卻很少。有多少人小時候都想過要成為太空人,想當科學家,在懞懂的時候,構思了各種天馬行空、不切實際的夢想。又有多少人因為現實壓力被迫妥協、放棄夢想,抑或是因為經濟、家庭,甚至是整個社會的關係,不再變得像自己,有些人本該是鋒芒的刀刃,最終撲上了一層灰,被棄在角落生鏽,或是被世俗影響,成為金錢和慾望的俘虜。
我們一定曾經對自己有期許,抱著自己會和別人不同的想法,希望自己能做出屬於自己的成績。我們都曾想過,卻也退卻了。
吳宗信教授也是個有夢想的人。
但他說:「我注定要走一條不同的路」。
與多數人不同,因為那句話,於是他一路努力到現在,義無反顧的投入自己熱愛的火箭,沒有經費就去募資,失敗了就不斷嘗試,從2010年到現在,他建立了ARRC,創辦了科技公司,一路上經歷了一些質疑,他仍然堅持自己的初衷和價值觀。
所以他走到了這裡,有了現在的成就,如同年少時候的他一樣,懷抱著憧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講述著自己的夢想以及豐功偉業。他的演講中充斥著對人生獨特的見解和熱情,總是想著去改變和突破,對未來豪不畏懼,他想做的事情就是要做到。
我們對於太空的第一印象大部分都會是在NASA,一些歐美國家所奠定下來的基礎,而教授想做到的是開創屬於台灣的太空業,希望能打破社會既有的框架,沒有相同的背景,就自己來,為自己的夢想建立一個不一樣的未來,靠自己的雙手去努力。
教授同時提到了身邊能夠有一群陪自己完成理想的人是多麽難能可貴的一件事,像他就有一些願意和他一起努力圓夢的團隊。在現階段能夠多方的交友,認識不同領域和背景的人,建立屬於自己的交友圈對未來會有一定的幫助。
在演講的最後,他留給我們三個英文單字,Justice/Justification、Action、Plan/Persistency。
這三個單字分別代表正義、實踐和堅持,告訴我們未來還有很多的可能,充分思考後用自己的能力解決困境,鼓勵年輕人做夢,勇於突破現況和挑戰極限,用自己的方式堅持自我,不必害怕失敗,最後走出屬於自己的那條路。
一位已經五十多歲的教授,從年輕時努力到現在都還在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我們又在替自己找什麼藉口逃避呢?趁著現在還有大把的好時光,我們更應該把握身邊擁有的一切,試著相信自己也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