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EAD王毓棻執行長:人生永遠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勇敢踏出舒適圈吧!
講者介紹:
「即使多拐彎路,也是成就人生意義的一部分。」
許多人在遇到足夠改變人生的困境時,往往會從此一蹶不振,怨天尤人。但路是自己走出來的,何不將這些苦痛,化為人生的轉機?
AHEAD的王毓棻執行長在14歲時被診斷出甲狀腺癌與淋巴癌,那時的他下定決心,如果能從癌症中痊癒,他希望能為醫療領域的發展盡一份心力。而要在這個領域有所貢獻,並不是只有當醫生這一條路能夠選擇。他衡量了自己的身體狀況可能無法負荷醫生的繁重工作,於是選擇就讀生命科學系,並且持續在美國Baylor醫學院深造。他在進行乳癌研究的同時,學習到了臨床醫師為病人制定治療方案的整個過程,而這些經驗都成為了他往後成就的基礎。
然而,執行長又再一次體會到命運的殘酷。在取得博士學位的前夕,他被確診為系統性紅斑性狼瘡,於是在還未完成研究的情況下,回到台灣進行治療。這一次,他又被迫站在人生的交叉口,思考在離開學術圈,且必須永遠與病症共存情況下,能實現抱負的方法有哪些?於是他選擇從業界的底層-藥廠的業務開始摸索職涯的方向。從新興藥廠Mundipharma,協助公司拓展新版圖的同時,一步一步發展到他想要的工作職位,學習到類似創業的歷程,而後又輾轉到規模更大的藥廠工作。但隨著來自工作上的壓力越來越大,針對紅斑性狼瘡的藥物失去作用,使病症再度復發。在無法維持生活品質的限制下,他毅然決然地放棄藥廠的工作。雖然一再的受病痛折磨,但他卻從未放棄尋找人生道路的新方向。
執行長提到:「走過的路,不會白走。」以前在藥廠工作時建立的人脈,紛紛向她拋出橄欖枝,他也因緣際會在2016年加入了台大的血液病研究團隊。這個團隊觀察到其實醫師在決定病患的治療方針前,會進行許多檢測,正是這些檢測結果,對醫生的決策和藥物的使用有莫大的影響,而檢測的領域有許多尚待解決的問題,例如由於判讀病症的人才稀缺且人工判讀圖像的效率低下,使得病患無法即時接受治療,於是這些問題成為了他們研究計畫的發想,AHEAD研究團隊在2017年成立。而在需要一個能與美國藥廠簽約的經濟實體的契機下,2019年AHEAD Medicine公司正式在美國成立。現在在執行長的帶領下,AHEAD的主要業務是開發全自動化流式細胞儀檢測資料分析平台,應用於加速疫苗、藥物、細胞治療研發以及臨床疾病診斷與追蹤。
本次演講的觀點與理論:
個人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與教育成功理論學結合的產物。指個人能以自身知識技能為基礎,並能在不斷學習中創新、整合可利用資源,為組織或個人帶來利益的能力組合。而個人的核心競爭力由三個要素組成,分別是人生定位、資源與能力、行動。
人生定位:
王毓棻執行長在14歲罹癌時,便非常清楚地為自己設立了想要為醫療領域的發展奉獻心力的人生目標。並且在之後屢屢受到疾病侵擾時,謹慎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與能力,努力找到能完成夢想的方式。他在任何時候都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就是他找到人生定位的證明。
資源與能力:
執行長在演講中提到2017年組織的AHEAD團隊,是藉由他之前在業界累積的人脈組成的一個橫跨醫療與資訊的跨領域團隊,而他在其中是連結兩個領域的溝通橋樑。由於在研究所的臨床經驗,使得他能理解團隊中的醫師敘述在臨床檢測上遇到的痛點,並利用自身資料科學的背景知識將這些資料結構化,將臨床醫師遇到的問題解釋給團隊中的AI工程師去理解。工程師用演算法建造模型後,他需要再向臨床醫師解釋工程師建造模型去解決臨床問題的方法和結構。執行長整合了研究所學習到的臨床知識,與之後學習的資料科學知識,並結合了之前在Mundipharma藥廠工作時磨練到的商業企劃能力、公司設立實務能力等等,成功創立了AHEAD。由此可見,執行長不僅能有效運用身邊的人脈資源,並且具備了非常堅強的跨領域的知識儲備、資訊處理能力與溝通的能力。
行動:
執行長的利用AI的運算能力大幅增加臨床檢測的速率與準確度的初衷是希望更多病患能夠及時得到救助,為此他不斷增進自己全方位的能力。這種使命感便是自我超越的一種表現。而他在這個基礎上成功地通過商業規劃與策略,把自己的使命推動、轉化為企業的成果。
演講對我的啟發:
“The only thing that never changes is change itself.”
這是我聽完這個演講後,想起高中時的英文老師也和我說過的一句話。正如王毓棻執行長所說,這個時代一直在改變,人的一生中一定會有許多改變生活軌跡的轉折點。執行長最令我感到欽佩的一點是,即使他在人生中遭受過許多突如其來的重挫,他也能冷靜思考在他力所能及的範圍裡,要如何才能實現他的理想。大三的我,正值需要開始思考自己未來發展的時機點。聽到這場演講之前,我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感到十分的恐懼,也非常希望能一次就找到畢生的志向,一份理想的工作,少一些磋磨和曲折。但執行長說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未來會有太多無法預知的變數,而他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面對瞬息萬變的環境,執行長指出我們在工作中沒有辦法萬事俱備後才開始執行任務,永遠都是能夠執行到下一步時就跨出腳步,邊執行邊修正計畫中的錯誤。執行過程中會遇到非常多錯誤,但沒有關係,重要的是我們能在這些錯誤中學習到什麼,並且不要重蹈覆轍。這讓我想到我最近讀的一本書中《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提到的「應急策略」,作者Clayton M. Christensen, James Allworth & Karen Dillon (2018) 表示:
「你從每一次的經驗中學到東西,然後不斷調整自己的計畫,就這樣不斷地實驗、調整,直到你的策略奏效。」
與王毓棻執行長的觀點相同,他們都認為在職場上要先勇敢地走出第一步,去嘗試每個方案後,再慢慢修正。我的個性有些過於執著於盡善盡美,時常害怕選擇錯誤之後的後果,所以很多事情都停留在空想的階段。因此,我認為這對我未來的人生會是一個實用的建議。無論是職涯,甚至是人生中,我們無可避免地會遇到許多轉變。面對難以預測的變數,執行長建議我們要培養自己的「Learning Agility & Flexibility」。大環境持續在發展與創新,會有更多的領域上整合的新知需要被我們吸收與學習,執行長指出對於這些知識的敏感度和吸收的能力會成為未來人才的核心競爭力。面對瞬息萬變的環境,我能夠做的事是培養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成為我的武器。有足夠強大的競爭力,才能從容面對任何挑戰。
作者:鄭宇涵
參考資料:
https://aheadmedicine.teamdoor.io/
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2927W0057
https://wiki.mbalib.com/zh-tw/%E4%B8%AA%E4%BA%BA%E6%A0%B8%E5%BF%83%E7%AB%9E%E4%BA%89%E5%8A%9B
https://meet.bnext.com.tw/articles/view/47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