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越級打怪,勇於嘗試將獲得豐富的人生旅程。」——蘇家永
Appier公司
Appier公司一開始先做網路上的AI遊戲,但是商業市場不待見。所以改成手機遊戲,但發現好像也不行,之後遊戲廠商問他們要不要幫發行商解決一些問題,所以從這個事情開始,公司把問題交給他們,他們幫忙解決。
所以他們從遊戲推銷這個方向,但中間換了好幾個產品,原因是因為是想要了解哪個產品是真正可以好好使用的,這讓他們快速試錯找到成功方程式。
並且Appier公司是以市場為導向驅動創新:機會成本比較貴;做出的產品是客戶真正的需求,並且需求量大。
目前遇到的挑戰:數據處理、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人短缺、難以將技術落實在應用層面且對業務產生影響
技術如何體現在現實生活中:首先整合跨渠道的數據,其次自動化Ai模型建置與預測,最後推薦最相關的產品
跨行銷漏斗的全方位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由上到下):獲取新客/打響知名度、顧客互動與留存、加速轉換、顧客洞察
產業趨勢與經濟型態的變化:地緣政治加速政經新格局的形成、疫情讓全球企業的工作模式發生巨大改變。
而Appier公司在台灣發展不僅僅可以大幅減少企業需要的人才大幅減少,更可以減輕台灣少子化的問題,同時,也大大弱化台灣市場小的的劣勢。
創業歷程及反思
社會認知理論
社會認知理論主要分為三個要素,並相互牽引。
其中可以透過學長創業的心路歷程來作為理論的舉例:
社會環境:哈佛大學創業有好的氛圍及周遭人的職涯發展。
認知:創業是一件極為合理且自然的事。
行為:跟著認知做出創業的決定。
學長說,他當初創業是因為哈佛的環境是個對創業友好並且認為理所當然的一個氛圍,所以當學長的學長邀請他一起創業時,他並沒有太多的猶豫,踏上了這個注定不凡的旅途。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環境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如果今天家永學長並非在如此自由氛圍的哈佛大學畢業,學長仍會做出相同的決定嗎?我覺得有待商榷,因為在台灣,這並不是一個主流的選項,所以我們身處其中,自然而然不會把創業當作首要選項。
這時,我就在思考交大是否是個適合創業的環境?
其實我認為,是,也不是。
是的原因是交大擁有許多方面的頂尖人才,每位同學都是歷經層層關卡才來到這所優質大學,所以無論是管理人才或是理工人才皆不會匱乏。
反之,交大的許多同學是不擅長社交的、不喜歡參加活動,這也代表,學生們的交際圈會被侷限在同系同班的同學,四年下來,可能對於外系的同學完全沒有了解。這其實對創業來說是個極大的不利點。
一間公司的組成十分多元,即便是科技公司也需要有財務部門、人資部門、公關部門等非理工相關的工作,所以如果只是自身能力強,卻沒有其他領域的人來輔助,那這間公司可想而知的不會長久。
所以我認為交大擁有頂尖的資源,如果我們同學願意踏出舒適圈,出去認識不同專業的人,無論是對於創業還是職涯發展都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而這也點出了分工合作的重要性,每個人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要如何把這短短的時間價值最大化,團隊合作就是其中的關鍵點,當1+1>2時,勝利的曙光就已經在眼前了。
受到的鼓舞──金子總會發光
蘇家永學長分享了他雲霄飛車式的創業歷程——在成功前經歷了八次失敗。這些經驗不免讓我想起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的人生經歷。
賈伯斯的成功並非一蹴而就,他在成功發布蘋果第一代商品前也歷經許多失敗,我相信再怎麼偉大的人也一定會有迷茫困頓的的時候,但是他並沒有放棄,而是選擇繼續堅持。
俗話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們常常只是看到成功人士風光無限的一面,看見他們開好車、住好房,但卻未曾知曉他們背後付出的努力。
所有的榮光都曾被寒風磨礪,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在被他人看到前,看過多少次日出,經歷多少次失敗,熬過多少人的白眼才會有如今驕傲地站在眾人面前的他們。
我之前曾看過一句話:是金子總會發光,但你不能因為害怕自己不是金子而選擇不去努力。
當我看到這句話時,他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我相信每個人小時候都會相信自己是最特別、最獨一無二無法替代的,當然,到現在,我仍相信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存在重複性,但是小時的我們所理解的最特別,往往是意味著「最優秀的」。
但當我們越長越大,我們會發現,其實就是一枚普通的平凡人。有些人能淡然的釋懷,但也有不願面對的一群人。他們不願意承認現實,不知道把握將自己的價值最大化,但是卻可悲地知道自己有天花板,所以他們進退兩難、難受地卡在不上不下的地方,最終躺平耍廢,平白浪費自己的天賦。
受到的啟發與反思
有同學詢問學長是否建議創業,學長的回答令人意想不到。
他說:「不建議。」
為什麽會不建議?這跟我當下設想的答案完全不同,我以為學長創立了一個這麼成功前衛的公司,甚至Appier公司已經快要在日本上市,這在我們這些管院的莘莘學子們來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但是在我們眼裡的人生勝利組,蘇家永學長,卻不建議我們畢業後創業。
等完整聽完,我才理解學長為什麼會給出這的答覆。
因為創業跟投資一樣,他是個賭注,賭贏了你就贏,賭輸了,你不知道會失去些什麼。
人生唯一不變的是一直再變。
蘇家永學長最終會選擇創業也是因為就業失利,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不是因為研究所畢業後的不順利,可能就不會有現在的Appier。所以這也讓我開始思考,創業是真的比較不好的選擇嗎?而走大部分人走的路真的就是正確的嗎?
我自己目前還是想要去大公司,然後一步步往上升。對於創業的條路雖然有心動,但是仍不到會付之於行動的程度。
我有幾點考量:
首先,對我來說,創業確實就是一項賭注,我認為創業者需要有獨到的眼光,當然除了那些對人類世界有貢獻的願景以外,有市場競爭力的主題也是非常重要的,做一個特別先鋒、沒人做過的主題是不是真的比較好?
關於這點,我認為是否定的。我們可以從歷史數據得知,常常某個領域最成功的品牌幾乎都不是第一個問世的;相反,第一個領頭羊品牌也幾乎不會生存到最後。
但是這裡也會面臨到一個問題,如果做大部分人都做過的東西,沒有特別性,最終只會淪落到以價制勝的地步,但是基本上以低價競爭的公司,最終都以失敗收場,因為如果跟其他人拚低價,那總會有人比你更低價。
所以我認為創業的意義不是真的要我們去創造出一個全新的東西,是要在原有的東西下,延伸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物。
而看出這個商機需要市場敏銳度,需要一些天份,或許也需要一些機運。
因為性格使然,我會比較喜歡一些穩妥的道路,過一個和和美美的小日子。那種跌宕起伏的人生或許沒有這麼適合。
還有在新創公司以及大公司之間,我也會選擇大公司。
當然,我相信各有各的好,只是根據每個人的性格會有不同的路。
而在這兩者之間,我會選擇大公司最主要的原因仍是穩定。
我相信許多新創公司的理念以及願景都是非常大愛並且對人類有貢獻的;我也相信在新創公司會有更多機會表現自我、有更多可能讓最上層直接看到自己;我也絕對相信新創公司可能會有更多的學習機會。
但是這些優點都沒辦法逃脫其中的核心:不穩定。
因為是新創公司,所以他們非常缺人才,所以每個人負擔的工作相對不細項,當然我了解現在跨領域人才是重中之選,但我認爲新創公司工作項目又更雜了,而我自己並不是很喜歡這樣的工作方式。
還有就是新創公司的工作時間比較不固定,幾乎都要熬夜加班才能完成任務,而我自己是比較喜歡規律的生活,隨叫隨到這類會影響到生活品質的型態,並不是我想要過的生活。
所以相比擬之下,我會選擇規章制度完善,且工時明確的大公司來做為職涯發展的主軸。
最後,我非常慶幸自己有選這一門課,並且可以聽到蘇家永學長的分享,可能因為一開始就知道是交大學長的因素,所以當我看到學長的那一剎那,就覺得非常親切,有一種說不出的熟悉感。
並且,學長的存在會讓我們覺得創業或許不是那麼遙不可及,雖然自己最後可能不會選擇這條路,但是學長的激勵對我們仍是莫大的動力,並且對於我們信心的建立也是有不可言說的效果。
同時,我也期許自己能夠像學長一樣,成為一位讓自己滿意、讓他人驕傲的人。
參考資料
https://www.appier.com/zh-tw/about/team
https://wiki.mbalib.com/zh-tw/%E7%A4%BE%E4%BC%9A%E8%AE%A4%E7%9F%A5%E7%90%86%E8%AE%BA
https://zh.wikibooks.org/wiki/%E8%B6%85%E6%99%AE%E9%80%9A%E5%BF%83%E7%90%86%E5%AD%A6/%E7%A4%BE%E6%9C%83%E5%BF%83%E7%90%86%E5%AD%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