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毓棻:路不會白走的,即使多拐彎路,也是成就人生意義的一部份!
王毓棻女士(AHEAD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在演講中談及創業初衷時,王毓棻執行長說她在14歲時被確診出罹患「甲狀腺癌」,但當時已轉移到淋巴。後來在台大醫院治療,被當時的醫療團隊熱忱感動,那時年紀還小的她就暗自許願,如果能被治癒,也想參與這個領域的工作,讓癌症的治療能更進步。國中罹患甲狀腺癌,讓王毓棻執行長因而埋下了她的醫療夢,希望能和醫生一樣,讓更多的病人能回歸正常生活。
王毓棻執行長自臺師大生命科學系畢業後,到美國德州休士頓貝勒醫學院念「轉譯生物與分子醫學」研究所,讓她能透過每週跟診了解臨床問題,回實驗室後又能開發藥物來協助醫師。2011年研究所畢業後,因緣際會到藥廠工作約6年,後來因為紅斑性狼瘡復發而因此離開藥廠。在朋友介紹下加入臺大血液科的研究團隊,開始和血液腫瘤科醫師密切討論,決定將AI用於判讀流式細胞儀檢驗分析結果,並在2020年成立了醫療新創AHEAD Intelligence,未來要將這項新技術服務推廣至全球醫療院所,改善癌症檢驗流程,希望能用科技幫助醫生,讓更多的病人撐過去並能重拾正常的生活。
關於AHEAD Medicine(先勁智能)
AHEAD Medicine(先勁智能),是以人工智慧演算法,協助醫師提高辨識血癌與淋巴癌的正確率與效率,讓癌症病人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提高治癒率的智慧醫療新創企業。AHEAD的專業在於利用AI開發更直覺的細胞檢測資料分析工具,幫助醫師與醫療研究人員,能快速判讀複雜數據,降低誤差、提升準確度與可再現性。例如過去在血癌的診斷上,判讀流式細胞儀分析報告並不容易,醫師除需受專業訓練外,通常一例個案需至少需耗費20到30分鐘的判讀時間。王毓棻執行長注意到在人力有限、檢驗量與日俱增的情況下,導致病患要等上7到 14天才能拿到檢驗報告,延誤了癌症病患的黃金治療時機。因此AHEAD Intelligence 開發AHEAD-flow自動化流式細胞檢驗分析雲端平臺,平均7秒即可判讀個案是否有異常,並提供與資料庫比對的分析圖表,讓醫師更快獲得報告與下治療決策,同時也為患者爭取到寶貴的黃金治療期、縮短病患的等候時間。而團隊的長期目標是希望將觸角延伸至世界各地,包含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積極解決資源、人力的不足與分配不均的醫療環境。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
「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
這句話,我想從小到大大概已經聽了無數次,但卻好像從沒認真去思索其中的意義。執行長在演講中提到:她認為穩定的工作是假象,沒有什麼東西是穩定的,很多時候是沒辦法等你準備好的,永遠是做到可以繼續下一步就出去了。她說她常常都是做到可以往前走下一步就要出去了,然後一邊做一邊修正,雖然中間可能會犯很多錯誤,重要的是從那些錯誤中學習到了什麼,低級的錯誤不要重複犯。而她也相信現在40歲的她,在退休前一定還會有面臨很多未知的挑戰,而且可能會是一個常態。
聽完演講後,發現過去的我常常會一味地追求完成度接近100%才會踏出下一步,又或者遲遲不敢踏出第一步,卻也讓我似乎過於安於現狀,做事情的效率好像也偏低。而現在碩一的我,未來也即將踏入職場,必須開始思考該如何在求學期間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雖然很多時候挑戰可能都是突如其來的發生,唯有讓自己盡量隨時處於準備好的狀態,在面臨困難的時候才能從容應對。
演講給我的啟發
執行長在演講中曾多次提到:路是不會白走的,記得以前求學階段時,常會有我讀這個對未來又沒幫助的想法出現。而隨著年齡增長,經歷的事物越多,我也開始深信過去所有的努力都可能會成為未來的養分,我們無法預知未來的哪天是否會用到,唯有在每個當下都認真的做每件事,相信未來的某天會因此而嘗到甜頭。 在演講中執行長認為對一個新鮮人來說,最好的優勢是擁有良好的learning agility和learning flexibility,且願意溝通,加上現在跨領域整合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若能擔任不同領域間的翻譯局,就能變團隊的key person。
跨領域整合的重要性
相較於傳統教育所培養的單一專長人才,跨領域人才常被視為「T型人才」,意指除了擁有垂直縱深的專業,也有對其他領域知識的橫向理解。企業愛用的跨領域人才,不只是一群廣泛學習的工作者,更要能結合不同技能,展現在工作成果上,也就是必須有能力根據不同的組織任務、問題情境,調整解決問題的工具。他們能從不同視角觀察組織所面對的挑戰,因此更容易在模糊的情勢下,定義出必須優先解決的問題。
該採取哪些實際行動讓自己更好
- 盤點自身能力與學習興趣:
跨領域成功與否,最大的關鍵在於「是否了解自我能力與興趣」,可以列出已有的技能,以及未來有興趣涉獵的技能,並評量自己在各個項目上的精熟度,就能明確了解如何分配心力的投入。
2. 透過輪調或專案來跨域
針對想培養的專長,在職場中尋求鍛鍊的機會,而輪調不只對自身有利,也對公司長遠發展有幫助。
3. 找導師共學,累積人脈
尋找該領域的前輩作為導師,幫助自己了解產業趨勢、徵詢長遠發展的策略。同時,也可以與志同道合的同儕共組讀書會,除了督促自己與定期檢視學習程度,更重要的是累積跨領域的人脈,降低進入不同產業的門檻。
4. 培養跨領域技能
社會技能:與他人協調合作、情緒智商、談判能力、說服能力、服務導向、訓練與教導能力。
系統技能:判斷與決策能力與系統分析能力。
技術能力:設備維護與修理能力、設備營運與控制能力、程式設計、品質控管力。
解決複雜問題技能:複雜的分析能力與大數據分析能力。
結語
走過少女時期重病、和博士學位擦身而過、自體免疫出狀況、創業路上的酸甜苦辣…。王毓棻執行長說她從14歲大病治癒後,看人生的角度已經跟同年齡的人不一樣了,她提早體悟到生命的高低起伏。現在40歲的她,早已從曲折不斷的道路上,碰撞出屬於自己的生命體驗,她也鼓勵正深陷泥沼的我們,要感激人生擁有的一切,即使遇到的阻礙不同,但總有一天,勢必會感謝這些痛苦和錯誤,因為那是正是成就自我最好的鍛鍊!